衣食住用行,样样皆消费。如何守护岛城市民的消费安全?7日,市市场监管局在半年工作会上划出了下半年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将严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四个安全底线,“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全新上线“铁腕执法”,消费者维权将更加高效,“三大战略”的落地实施也将提振青岛的城市底气。 严守“四个安全”底线 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四个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突出网络订餐、网络交易、药品零售等重点渠道;突出校园及周边、农村、特色街区、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突出高风险药品医疗器械(疫苗、特殊药品、中药饮片、义齿、美瞳等),“一老一少”(保健食品和校园食品)、“两大三小”(大企业、大宗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高风险食品,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高风险设备,日用消费品、重大工程产品等高风险产品;突出节假日、重大活动等重要时点;突出非法添加、违禁超限、制假售假等重点问题。 同时,围绕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做好食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三小”业户、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重点行业特种设备企业规范提升工作。加快推进供青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加强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同步电梯应急处置、监察、检验系统数据,落实特种设备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预防”,积极推行电梯保险,打造重点行业特种设备样板企业。 “铁腕执法”刑事优先 7月底,全新的“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正式成立,下半年,将保持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所有违法违规行为,都要处罚到位、执行到位。坚持刑事优先,当刑则刑,决不姑息,杜绝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现象出现。实施集成打击,综合运用反不正当竞争、价格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监督、认证认可检查等市场监管职能,综合施治,联合打击,集中力量打源头、端窝点,切断利益链条、摧毁再生能力。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杰表示,抽检是执法的“眼睛”,下半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加强抽检支撑,制定抽检计划,在类别、项目、企业、区域和业态上实现全覆盖。同时提高抽检的靶向性,聚焦公众关注度高、风险程度高、消费数量高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并对抽检和处罚情况批批曝光。 强化企业主体第一责任意识,推行企业主体责任“清单式”管理,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活动,深入推进药品GMP、GSP质量规范认证,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乳制品企业产品质量保障措施的承诺公示,实现食品生产企业年内自查报告率达到90%以上;实现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年报率100%。 “三级应急”高效维权 目前,全市每年受理消费者投诉30万件以上,下半年,消费投诉应急处置效率将再提升。全面落实《政务热线办理工作规程》,严格办件流程、办理时限及办理方式。 依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整合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建设三级应急队伍,加强应急值守,提升投诉举报处置规范化、高效化水平。 优化消费环境,重点整治面向老年、病弱等特定消费群体虚假宣传、非法会销等违法行为,餐饮服务、销售环节存在的虚假打折、不明码标价等价格欺诈行为,进一步巩固预付卡消费整治成效。 同时,运用标准化技术构建消费维权新模式,推出青岛市消费环境指数和行业口碑指数,倒逼经营者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 “三大战略”提振底气 下半年,青岛市将重点落实“三个战略”。首先,落实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切实推进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做好国防专利政策扶助、代理服务工作。推进崂山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抓好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培育和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加快建设“1+2”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扩大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服务范围,推动质押融资工作上水平、扩规模。 其次,落实“标准化+”战略。加快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青岛军民融合)建设,促进计量军民融合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办好2019年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并落实产业对接、双招双引等工作,进一步放大论坛效应。组织开展“标准化+”行动,实施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推进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青岛标准”。 第三,落实质量强市战略。年内完成《青岛市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实现质量立法突破。开展企业质量管理状况调查,完成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开展第六届青岛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进一步健全质量考核和质量督察机制。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积极筹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检验检测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