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调表”时代:如何压同业、控非标、放贷款】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监管意在抑制同业空转,压降非信贷资产规模,倒逼资金流入表内信贷。 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经营的灵魂。 这是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去年6月的一句论断。 而这一年,业内正在讨论的一种观点是,从央行到商业银行,都正在调表。(21世纪经济报道)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监管意在抑制同业空转,压降非资产规模,倒逼入表内信贷。 “资产负债管理是经营的灵魂。” 这是原行长刘晓春去年6月的一句论断。而这一年,业内正在讨论的一种观点是,从央行到商业银行,都正在“调表”。 在监管压力,叠加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正在加大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力度,甚至“重构”。 股份制银行已经基本完成调表,贷款增速和占比反超投资类资产。但是,城商行仍面临调表压力,多家城商行投资类资产占比超过贷款资产占比。其中,投资类资产占比51.83%。 贷款猛增 近几年来,在同业整顿、资管新规等一系列监管下,银行资产从“表外”回流“表内”,从“非标”“同业”等非信贷类资产回流信贷类资产。 一个背景是,银行的资产中,主要的有三类,一是信贷类资产,即银行的公司贷款、个人贷款、信用卡等;二是投资类资产,包括债券,信托收益权、资管产品等非标;三是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拆出资金、买入返售三个传统同业资产科目和应收款项类投资。 从数据看,贷款资产迅速增长,根据国盛证券统计,截至6月末,上市银行170万亿总资产中,贷款规模占比54.6%,较3月末增长2.3%,快于总资产增速。 同业资产继续压降,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约5.6%;在同业业务加强监管和同业资金市场有所波动的情况下,同业规模较3月压降约3%。 另外,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28.6%,其中,非标资产继续收缩,规模约6.6万亿,较2018年末压缩2500亿元。不过,债券等标准资产稳步增长,债权类资产的占比达到了23%。 这其中,国有大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信贷类资产一直占大头,且这一趋势不断加强。截至2019年6月末,五大国有银行的信贷类资产占比全部超过50%,最高的建行发放信贷14.09万亿元,占总资产的57.77%。 业内人士指出,大行在资产端配置上着手颇早。以LPR为例,有大行人士透露,该行上半年里面大概有48%左右是用LPR来完成定价的,其他没有用LPR定价的是个人按揭贷款。 驻香港首席金融陈姝瑾表示,银行调整资产端配置的动力来自三方面,一是,落实监管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增加信贷投放;二是,在央行降准等措施下,贷款高于债券投资和同业市场利率,放贷有望获得更高的收益;三是,包商银行被接管后,同业刚兑逐渐打破,不再全无风险。 不同调表策略 调表力度较大的,是包括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 股份制银行中,调表力度最大,该行此前同业、投资类资产占比较高。经过调表,该行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不到1/3,迅速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超45%。仅2019年上半年,兴业银行贷款比重45.22%,较上年末增加2.93个百分点,投资类资产比重40.53%,较上年末下降2.56个百分点。 该行在分析师会上表示,在资产规模不“缩表”的同时,存贷款增速实现“双11%”,快于资产规模4%的增速。在调表方面,兴业实现“两个3000”和“两个3万”,前者是指存款增量3600亿,贷款增量3100亿;后者是指法定利率存款规模超过3万亿,贷款规模超过3万亿。 兴业银行是如何调表的?答案是压缩非标和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4月独家报道,兴业银行高管称,“市场上很多人对兴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重构都表示怀疑,”2017年以来,对于监管“三三四十”、市场利率大幅调升的宏观环境下,兴业压力很大,为此提出主动降低资产增速。“当时有几家股份行通过缩表方式来应对,但兴业得出一个结论:在不缩表的情况下重构资产负债表。” 他表示,自2017-2018年,兴业实现了三个变化,一是“两个9000”,兴业表内贷款新增9000亿元,同业非标投资压缩9000亿元。其中个人贷款突破1万亿;二是“两个6000”,客户存款新增6000亿元,标准化债券投资新增6000亿元;三是“两个9.5%”,贷款占比提升9.5%,同业负债占比下降了9.5%,按照监管口径去年底已经不到25%。 其他股份制银行中,民生、浦发、光大的调表力度也较大。根据统计,自2016年至2019年6月末,光大的信贷类资产占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至54.46%;仅今年上半年,光大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28.76%, 比上年末下降1.45个百分点。同期,民生、浦发的信贷类资产占比提高了超过8个百分点。 但是,民生、浦发调表在今年上半年出现反复。民生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从2017年末的46.25%,上升至2018年末的50.18%后,又略微下降至今年6月末的49.36%;该行交易和银行账簿投资净额上半年上升1.5个百分点。 此外,2019年上半年,兴业、华夏的同业资产逆势增长,按照传统口径计算增幅近1000亿元,分别增长999.63亿元、954.9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股份制银行调表往往与“大零售”转型互相配合,通过零售端发力替代同业。 |